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硕士招生学科点
智能交通工程(0835J2)二级交叉学科介绍

发布日期:2017-06-05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 研究生处

  1.学科概况

  智能交通工程学科是在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交叉二级学科,依托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联合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智能交通工程学科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对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车-路的协同控制和交通管理智能化,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新型交通运输系统,是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交叉学科。本学科致力于培养掌握智能交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独立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教师20人,占整个学科团队成员的71%。学科团队成员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和长城学者。本学科团队成员近5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8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 复杂交通系统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

  利用大系统理论、交通流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具有时变、非线性、复杂交通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问题,重点研究基于交通信息采集的交通流优化及诱导理论、交通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和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理论与方法等,为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向2:智能车辆与自主安全驾驶

  研究智能车辆自主驾驶的基础理论、方法和适用技术;研究智能车辆环境感知方法、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智能车辆自主定位导航和车辆主动控制技术,为智能车辆自主驾驶和智能安全辅助功能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3: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研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北斗导航、GIS、移动互联以及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供应链强化等领域的应用,实现运输车辆跟踪、定位和实时最优路径规划,实现货物智能运输,提高运输效率以及运输安全。

  3.学科带头人

  方建军,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和长城学者,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交通工程专业负责人,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嵌入式系统行业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是特种机器人、智能测控技术和智能交通。近五年,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14篇,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科技著作2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

学科负责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